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。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,捆扎在一起,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。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。
在西方,有一段时期,寺院中都养蜂,用来自制蜜蜡,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,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,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。从现存文献看,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,日本是在奈良时代(710~784年)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,和现代蜡烛相比,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。
唐代诗人李商隐有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的诗句。诗人为什么要剪烛呢?当时蜡烛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的,直立在火焰的中心,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,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。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,1820年,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心,使烛心燃烧时自然松开,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,因而可以完全燃烧。但蜡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,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,解决这一难题的是舍未勒尔等人。
蜡烛的火焰带有催眠式的抚慰,可以帮助睡眠和恢复活力。蜡烛具有一种别的人工照明所无法比拟的特质,一种与睡眠同质的柔美温润。
在卧室中燃点三两枝气味香甜的教堂蜡烛,或者摆放一簇闪耀的茶蜡,将挑动你的感官享受,使一切都浸没在烛光中。没有人能够否认,蜡烛代表浪漫,尤其是红艳艳的蜡烛发出的那一小簇感性之兴,必定会使你的脉搏加速,仿如见到亲密的爱人。
将蜡烛成群摆在床的四周,或者放在窗户面前以增强柔嫩细致的光芒。可以利用家中的各种容器:简单的玻璃器皿,彩色的碗、花盆,即使是饼干罐、托盘,也可以成为收集闪亮蜡烛的容器。为了使摆设更具个性,还可以在普通的蜡烛上画些简单的心形图案。